大学毕业生成了养猪专家
扶余市新源镇铁东村 李华为
李华为,男,现年35岁,大专文化,他全家七口人,过去只有三间破旧土砖房,生活来源完全依赖六亩粮田维持。2002年7月他学业完成后,没有四处去找工作,而是返乡创业。他充分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,大胆进行市场调查,全面掌握市场信息,在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后,及时找亲朋好友借资金购买仔猪。通过十多年的艰辛努力,他从一个养猪的门外汉,成为行家里手,现在成为村民心中的专家。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体会最深,他和众多创业者一样,历经千难万苦,不断从失败中继续前行,最终成为胜利者。
现在的他,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,既养肉猪又养母猪,现存栏母猪达100余头,自办饲料加工厂,率先在家办起了全镇唯一的生猪人工授精站,彻底改良猪种;猪圈变为现在高标准的大型猪场,现有固定资产达100万元以上;全镇有300户以上在他的支持和帮助下脱了贫、致了富。10多年来,他每一步发展,都留下了深深地足迹。
大胆推广养猪新品种。过去村民全是养土杂猪,没有经济效益,他通过到外地考察,及时掌握市场信息,率先带头饲养良杂猪,一直到现在发展饲养杜长大洋三元猪,均是他带头发展起来的。通过测算,每饲养一头杜长大商品肥猪比过去土杂猪出栏可增盈利达100-200元以上。现在又率先引进荷兰培育的新品种世界猪王——托佩克猪,其母猪发情更明显,产仔数更高,生长速度快,饲料报酬高,抗病力强,养猪效益更明显。
带头推广养猪新技术。过去,农户养猪完全使用混合饲料,他第一个人率先改用浓缩料,现在又改用科技含量更高的预混料。过去农户养猪分餐饲喂,他又率先改为现在自由采食。在疫病防治上,他第一个自筹资金建立了一整套的防疫程序室。如蓝耳病、胸膜肺炎、萎缩性鼻炎、圆环病毒病等病防疫程序,大大提高了猪的成活率和育成率,为全镇养猪户作出了巨大贡献。在养殖模式上,带头改变过去散养变为现在集约化养猪。现在他又率先在自己家里设有专用的产仔栏和保育栏,做到全进全出,按批次生产。在管理上,他率先严格实行分阶段和分区作业程序,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,就新技术推广这一方面,他为全镇养猪户增创盈利达到1000万元以上。
牵头组建了养猪协会。为使分散的养猪户能掌握养猪管理、技术、信息、防疫等一套完整高科技模式,他跑上跑下,争取领导重视,终于让养猪户盼望已久的新源镇养猪协会成立了,他以满票当选为协会会长。上任后,他大胆开展工作,推行“统一品种、统一技术、统一供料、统一防疫、统一销售”的五统一运作方式,极大地提高了科技入户率和产品科技含量。他采用集团的方式更进一步提高了养猪的效益,受到了会员们的一致好评。如今协会成员达400余户以上,年出栏生猪在10万头以上。
自筹资金建立生猪人工授精站。为方便和减少养猪户成本及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,扩散优良基因。现有台湾杜洛克、新美系长白、大约克公猪15头,年授精母猪7000胎次,大大提高了优良公猪的利用率和优良基因的扩散,他所提供的精子与市场价低于10%标准销售,既减少养殖母猪户成本,又为新源镇的养殖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帮困脱贫致富成效显著。他致了富,念念不忘困难户、贫困户致富,几年来,每年帮助贫困户、困难户脱贫致富达20户以上。村民王家珍,过去靠种田为主,一家四口人,到头来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,他上门动员该户养猪,无资金他垫资,无技术他负责。在他的帮助下,第一年盈利8000余元,第二年盈利2万余元。如今王家珍现有存栏母猪20多头,年出栏肥猪300头以上,年可获纯利10万元。铁东村民唐辉。原在外打工,每年除填饱肚子几乎是空手而归,谈不上积蓄。2015年他赊了60头小猪给他饲养,饲料由他提供,四个月后牲猪出栏,除偿还他猪款和饲料款外,还获纯利1.2万元,当年就脱了贫,如今盖起了新房和自己的新猪场,年出栏200头以上,年可获纯收入8万元左右。
新源镇保障所 李国庆/文
|